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英伟达–AI圈的“央行”

9月27日,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发布了一篇深度报道,详细分析了英伟达公司及其CEO黄仁勋在AI经济中扮演的独特角色,揭示了英伟达如何通过大规模投资和战略布局,逐步成为AI领域的”政府”般存在。

9月27日,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发布了一篇深度报道,详细分析了英伟达公司及其CEO黄仁勋在AI经济中扮演的独特角色,揭示了英伟达如何通过大规模投资和战略布局,逐步成为AI领域的”政府”般存在。

文章通过深入调研和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包括英伟达高管和知情人士,展现了这家芯片巨头如何运用其庞大的现金流来塑造整个AI生态系统。报道指出,英伟达的投资策略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商业合作范畴,开始具备了类似政府调控经济的特征。

文章认为,英伟达的投资规模和覆盖范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数据中心建设到AI模型开发,从初创公司孵化到大型项目融资,英伟达的触角几乎遍及AI产业的每个角落。这种全方位的参与使得它在AI经济中获得了类似”央行”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章特别强调了英伟达疯狂投资背后的驱动因素——对未来技术突破可能绕过其芯片的深层恐惧。这种担忧促使公司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投资策略,试图通过资本力量来巩固自己在AI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AI经济的”政府”角色

文章开篇提到黄仁勋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手笔,比如在过去几个月,英伟达就承诺投资OpenAI高达1000亿美元,收购了多家初创公司的技术和人才,甚至还向竞争对手英特尔伸出了橄榄枝。这些行为都指向一个核心观点:英伟达正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事实政府”

英伟达--AI圈的“央行”

文章称,仅在九月份,英伟达就完成了多笔重大投资:同意在未来七年内收购云服务提供商CoreWeave未售出的所有GPU,这笔交易可能耗资约63亿美元。

除此之外,英伟达还向英国数据中心初创公司Nscale投资了7亿美元,花费超过9亿美元聘请网络初创公司Enfabrica的CEO和工程师并获得其技术许可,以及购买了陷入困境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4%的股份,价值50亿美元。

而本周最引人注目的是,英伟达表达了在未来几年内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的意向

展开全文

作为两家公司合作的一部分,这家AI初创公司将使用这笔投资建设消耗至少10吉瓦电力的AI数据中心,相当于400万到500万块英伟达GPU——大约是英伟达计划在2025年全年出货的GPU总数。正如黄仁勋本周在CNBC上所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项目。”

英伟达的投资已经变得如此庞大和广泛,涉及数据中心、模型制作和其他多个类别的众多公司,以至于它开始变成类似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政府”。这种比喻并非夸张,而是对其在AI生态系统中影响力的真实写照。

英伟达向OpenAI等AI公司注入的资金量已经接近政府刺激计划的水平。

作为最大的受益者,英伟达从AI经济的蓬勃发展中获得巨大收益,因为其GPU是训练和运行最先进大语言模型的核心。英伟达向AI初创公司投入的资金帮助它们支付GPU费用,实际上是以芯片销售的形式将部分现金回流到公司。

哈佛商学院教授David Yoffie对此评论道:

“他们正在努力刺激对其产品的需求,这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战略方向。另一方面,这项投资的规模以及它只针对一个客户的事实引发了一个问题——他们是否在刺激人为需求,这种需求无法长期维持,并可能在未来产生严重的负面回报?”

“他们正在努力刺激对其产品的需求,这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战略方向。另一方面,这项投资的规模以及它只针对一个客户的事实引发了一个问题——他们是否在刺激人为需求,这种需求无法长期维持,并可能在未来产生严重的负面回报?”

与此同时,这种投资行为还为英伟达带来了巨大的“软实力”。

例如,黄仁勋与多国政府高层保持着良好关系。当英伟达宣布在英国的一系列投资时,英国首相也亲自为其站台,这无疑有助于缓和之前因收购Arm失败而紧张的监管关系。这种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商业范畴,开始带有准政治色彩。

报道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说法,揭示了一个幕后故事:

最近,一些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者在项目融资上遇到了困难,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始变得谨慎。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英伟达站了出来。

最近,一些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者在项目融资上遇到了困难,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始变得谨慎。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英伟达站了出来。

文章直接引用了信源的观点:“英伟达愿意介入并为数据中心公司提供融资支持,这有助于吸引其他项目资助者加入。”换句话说,英伟达的介入就像是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起到了“最后担保人”的作用。

它的信用背书和资金支持,极大地降低了其他投资者的风险,盘活了整个融资链条。

这种行为虽然是为了保障自身GPU的未来销路,但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信心、确保AI基础设施建设不失速的作用。这正是央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疯狂支出背后:恐惧与巨额现金

是什么驱使英伟达如此不计成本地大举投资呢?文章认为,背后有两个主要驱动力:巨额的现金储备和深层的生存恐惧。

首先,英伟达实在是“太有钱了”。

根据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的估计,英伟达的自由现金流将在2026财年达到970亿美元,在2027财年达到1480亿美元。而仅在两年前的2024财年,英伟达的自由现金流还只有269亿美元。

由于监管环境的限制,通过大型并购来花掉这笔钱变得异常困难。,这使得战略投资成为其庞大现金储备最合乎逻辑的支出选择。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种萦绕在公司高层的恐惧。

文章援引两位英伟达高管的观点,揭示了公司内部一个挥之不去的“可怕场景”:“如果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不依赖英伟达芯片的重大突破,该怎么办?”

在一些高管看来,那将是公司末日的开始。他们尤其担心像OpenAI这样的行业领头羊,某天会率先实现“去英伟达化”的里程碑。

文章指出,这种恐惧,驱动着英伟达不惜一切代价将整个生态的关键参与者都深度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

人为制造的繁荣?

同时,文章叶呈现了对英伟达这种策略的担忧和质疑。哈佛商学院教授David Yoffie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英伟达如此大规模地向单一客户(如OpenAI)投资,究竟是在刺激真实需求,还是在“刺激人为需求”?

英伟达如此大规模地向单一客户(如OpenAI)投资,究竟是在刺激真实需求,还是在“刺激人为需求”?

他担心这种由供应商催生出的繁荣可能无法持续,并可能在未来导致严重的负面回报。

Yoffie进一步分析,英伟达的强势做法可能会迫使亚马逊、谷歌等云计算巨头加速自研芯片的步伐,以摆脱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这就像一个过于强大的盟友,反而会让国王感到不安。特别是如果OpenAI未来真的利用这些算力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将直接与亚马逊和谷歌形成竞争,这会让英伟达与其大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这就像一个过于强大的盟友,反而会让国王感到不安。特别是如果OpenAI未来真的利用这些算力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将直接与亚马逊和谷歌形成竞争,这会让英伟达与其大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为了佐证这一点,Yoffie引用了英特尔衰落的历史教训。他提到,苹果公司早期自研芯片时几乎没人看好,但最终却成功取代了英特尔在Mac电脑中的地位。这段历史深刻地烙印在科技行业的记忆中。

他相信,黄仁勋一定信奉前英特尔CEO安迪·格鲁夫的名言——“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种对潜在颠覆者的警惕,是英伟达战略的核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swlnl.cn/2657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