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智创“新”北京暨2025(第二十二届)北京互联网大会上,华为多位专家围绕“算、网、安”三大核心维度,深度拆解了AI 时代生产力重塑的技术路径与行业实践,全方位呈现了华为助力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整体方案,为行业探索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指引。
聚力AI新质生产力,锚定行业赋能核心方向
AI技术的迭代速度与落地深度,直接决定了新质生产力的释放效率。大会主论坛上,华为公司行业算力发展部副总裁王晓滨以“聚力AI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新未来”为主题发表演讲。
他认为,当前大模型历经产业变革与关键突破,已逐渐从“死记硬背”演进到感知理解世界的物理规律,AI的未来在于理解和交互物理世界,而不仅仅是处理文本。
王晓滨表示,空间智能很可能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大语言模型(LLM)在文本处理上取得了突破,但语言是对世界的一种“有损压缩”编码,无法有效表征复杂的物理世界。相比之下,以Marble模型为代表的空间智能,通过空间数据训练让模型感知理解物理世界规律,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关键环节。
在机器人领域,他认为大模型和机器人殊途同归,共同打造一个“数字大脑”。大模型与机器人分别承担“理解世界”和“与世界交互”的角色,大模型类似人的大脑主要负责认知和理解,如思维、记忆和语言,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类似人的小脑主要调控运动协调与平衡。人形机器人技术复杂度高,尚无法进入行业,目前仍然是”为了表演而存在”,行业需要更多的非人形的专业机器人
在行业落地层面,王晓滨重点介绍了华为基于多模态生成大模型在文旅行业的实践:打造融合历史文物、服饰、礼仪数据的AI视频工厂,为游客提供高度还原历史场景的“AI旅拍换脸” 业务,以更低成本撬动百亿级市场,展现了AI技术赋能文旅行业的巨大潜力。
以算网一体化协同,打通算力服务高效链路
当AI全面加速社会智能化进程,算力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然而,面对爆炸式增长的AI算力需求,传统网络架构面临算力孤岛、传输损耗、运维复杂等严峻挑战。华为路由器首席架构师任广涛表示,AI WAN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华为AI WAN解决方案正以AI全面赋能IP承载网,通过重新定义算网极限,重新定义体验感知,重新定义安全韧性,重新定义运维模式,助力企业实现算网价值跃迁和变现。
所谓AI WAN即以AI赋能智能时代IP承载网。任广涛介绍,华为的AI WAN解决方案通过“AI 路由器、AI 新联接、AI 新大脑”三大支柱构建内生智能的网络体系。
其中,AI路由器内置AI流采集、AI流识别以及AI安全防护引擎,三大AI引擎加持,构筑了坚实的AI WAN智慧底座。
AI新联接可实现租户级拥塞控制,百万流均衡调度。AI新联接作用于智算广域网,高运力释放高算力,百公里算效损失可降至5%以内,算效可达到95%以上;作用于数联网,能够做到端到端的安全可靠传输,入网即合规,网内即安全。
AI新大脑通过变更、故障、优化三大智能体可实现网络运维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任广涛特别介绍,华为的星河AI自动驾驶网络(自智网络L4)已经实现网络主动优化、自动排障、全息感知和在线仿真。
以AI驱动安全升级,筑牢产业智能转型屏障
AI在重塑生产力的同时,也为网络攻击提供了“技术武器”,黑客利用AI升级攻击手段,使得企业安全风险陡增,安全防护体系的智能化升级迫在眉睫。华为数据通信安全产品首席架构师刘晔聚焦AI赋能云网安的核心主题,阐释了企业安全服务的智能化探索。
刘晔表示,智能时代下网络安全运营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攻击变化快、处置困难以及损失增多三个方面。与此同时,以“银狐病毒”攻击为例,高级和未知威胁等网络攻击也逐渐加剧。
对此,华为提出了“云边端协同”的智能化安全架构来保障企业数据安全。面向设备级AI,基于网络流量必留痕的特性,通过 AI 算法可实时检测钓鱼网站与加密恶意流量,阻断初始入侵;在终端侧,AI+威胁图赋能终端高级威胁分层防御,可有效构筑终端安全防线。
在云端,华为利用20年积累的告警数据与每日200亿条攻击数据,强化训练AI大模型,可将安全事件处置效率提升80倍。
刘晔表示,目前华为已通过安全的云服务将智能安全防御架构赋能全行业,为行业用户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