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弹射技术其实就是在发现电池起火的时候直接将电池弹射出去,如此一来车辆自身就不会受电池起火而威胁车内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了,从这方面来说对车内驾乘人员确实有保障。
然而这种做法会威胁他人,毕竟电车起火可能在停车时、行车中、充电中等任何情况下发生,如此情况下一旦将电池弹射出去,就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损失可能会远远超过将电车自身烧毁,甚至可能导致车主破产。
车辆停在停车场的时候起火,将电池弹射出去,就可能导致更多车辆起火,之前韩国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故,因为一辆电车在地下停车场起火,停车场的灭火系统根本无法扑灭电车火灾,最终电车火灾引发连锁反应,将地下车库的140辆车烧毁,公寓楼也因此受损,巨额的损失最终车企提供了援助,否则车主铁定破产了。
如果是在行车时将电池弹射出去,猝不及防之下,路上的许多汽车都可能因此被波及,同样可能引发连绵大火,不仅会导致车辆烧毁事故,更可能导致路上的行车、涉及的车辆驾乘人员死伤,那样造成的损失必然会非常严重,车主同样可能破产。.
相比之下,没有弹射技术,车辆起火后除非如上述的韩国火灾事故那样在地下车库引发连绵火灾,不然一般情况下只是烧光车辆自身,伤及车内驾乘人员,损失在可控范围内,自然远比将电池弹射出去造成的后果小得多。
笔者认为汽车企业与其研究电池弹射技术,还不如研究如何在电池起火之后让车内驾乘人员尽快逃生的技术更实在,毕竟央视曾经报道指出电车起火后,车内驾乘人员的逃生时间仅有60秒左右,如此情况下如何缩短车内人员开门时间、解锁安全带时间等等更为重要,毕竟生命安全居于第一。
此前某外资百万豪车就曾在碰撞后起火,隐藏式门把手锁死车门,导致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车外救援人员也无计可施,最终车内驾乘人员被活活烧死。
由于这些教训,工信部已要求隐藏式门把手必须配备机械结构,而不是完全电控,以确保车内驾乘人员在车辆起火后能用机械结构迅速开门,避免电控在车辆起火后锁死车门。
近期有消息指出全隐藏式门把手将被彻底禁用,毕竟太多事实都说明隐藏式门把手风险太高,这说明各方都认识到隐藏式门把手严重威胁车内驾乘人员安全。
可以说电池弹射技术其实并无太大意义,毕竟车辆为人们的交通工具,它所处的环境相当复杂,将电池弹射出去造成的损失会远超将电车自己烧毁,这种损人利己的技术不应被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