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广东省政府发布紧急动员令,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今日(23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 紧急动员令。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今年第18号

今日(23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紧急动员令。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今年第18号

台风“桦加沙”防御工作的紧急动员令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中直驻粤各单位:

据气象、海洋、水文部门预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正快速趋向我省海面,将以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级正面登陆我省。受其影响,9月23日至25日,我省沿海海面将出现10—16级大风、阵风17级以上,中南部市县将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台风“桦加沙”具有强度强、移速快、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等特点,尤其是我省刚刚遭受台风“米娜”袭击,部分地区土壤含水量饱和,承灾能力减弱,再次遭受超强台风袭击,灾害的风险性、危害性将大幅增加,防御形势十分严峻紧迫。

为切实做好防御工作,省人民政府紧急决定,全省进入防风Ⅰ级应急响应状态,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全省迅速动员,全力投入防风防汛和抢险救灾工作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驻粤部队、省军区、各有关单位,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立即紧急动员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摸清风险底数,立足“防大汛、抗强台、抢大险、救大灾”,全力做好防御抗击超强台风“桦加沙”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公众宣传和避险指引

气象、海洋、水文等监测预报部门和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有关单位要密切跟踪台风“桦加沙”发展动态,加密会商,滚动做好台风、暴雨、暴潮、海浪、江河水库水情、山洪、地质灾害等预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分镇短临预警、暴雨重现期预警和夜间防范提醒;各地要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和跟踪反馈机制,坚决做到有预警、有叫应、有行动、有核实,形成工作闭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微信、微博、高音喇叭、铜锣等形式广泛发布公众预警,开展防台风科普宣传,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

三、坚持人民至上,做好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工作

各地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制度以及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强化人员转移工作的组织动员,切实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作为刚性要求落实到位,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要紧盯低洼易涝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简易工棚、在建工地、滨海旅游景区、风暴潮增水可能淹没区等关键区域,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细化转移方案,做到常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旅游人员全覆盖,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受台风直接影响的地区,果断采取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应急措施,加强社会面管控,确保安全。

四、强化海上管控,确保船回港人上岸

展开全文

各地、各单位要立足超强台风正面登陆我省的最不利情况,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对防台风“六个百分百”措施进行再检查、再落实,强化在港渔船、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平台、海上石油平台上岸人员的管理,特别是乡镇船舶要落实定人联船机制,加强网格化管理,确保人员全部上岸,坚决防止擅自冒险出海。加强在港船舶防风措施,确需转港避风的渔船,按照有关要求严密制定转港方案,有序组织转港或转入内河水域避风。要科学引导商船提前避开影响海域,或在锚地安全避风,强化重点船舶防风措施。

五、加强风险防控,抓好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地要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查险排险工作进行再检查、再落实,扎实落实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加强沿海沿江地区堤防安全防范,关注风暴潮对海堤影响,全面排查水库山塘安全隐患,落实病险水库安全管理措施。紧盯桥梁隧道、高边坡、软基路段、砂土路基、填方路基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做好暴雨落区重要路段车辆通行安全管控。强化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关键时段加密人工巡查监测,及时除险加固。进一步排查城市各类建筑物、地铁、地下空间、低洼地、深基坑等安全隐患,对临时建筑物、塔吊、龙门吊、脚手架、户外广告牌、行道树等进行拆除或应急加固。排查企业厂矿安全隐患,加强工业园区和危险化学品、钢铁、核电等重点企业防汛防风措施检查,避免次生事故发生。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应急指挥体系畅通有序

各地要全面落实三防工作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级三防指挥部要落实牵头抓总责任,加强值班值守,指挥长、副指挥长必须坚守岗位、坐镇指挥,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防汛防风突击队作用,有效形成抗灾救灾合力。要提前向灾害易发区域预置抢险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扎实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工作,及时处置突发险情和灾情,并加强抢险救援人员自身安全防护。要加强医疗卫生人员和物资准备,开通医疗服务绿色通道。要加强抢险救灾综合保障,做好大灾中的应急通信工作,防止通信中断,确保指挥顺畅。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带头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让党旗在防台风一线高高飘扬。

当前,台风“桦加沙”已逼近我省,省人民政府号召全省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协力,克服困难,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夺取防御台风“桦加沙”工作的全面胜利。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5年9月23日

中央气象台今早6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的中心今早5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约75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

预计“桦加沙”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将于明天在广东深圳到徐闻一带沿海登陆(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登陆后转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广东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多地实施“五停”措施

目前,广东省防总已在9月23日10时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风Ⅰ级应急响应。潮新闻记者从广东省人民政府了解到,9月22日下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抗击18号台风工作会议,进一步分析研判台风发展态势。本次会议宣布 广东全面进入临战状态,抢抓窗口期做好防御准备,以高标准、严要求、硬举措筑起坚固防线。

面对即将到来的台风“桦加沙”,截至9月23日8时, 广东已有10个城市宣布实施“五停”措施:包括江门、中山、东莞、珠海、惠州、湛江、阳江、茂名、潮州、佛山;汕头将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实行“四停”。

广东近岸海域将出现4到7米巨浪

广东省政府发布紧急动员令,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国家海洋预报台9月23日08时发布 海浪红色警报:受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的影响,预计:

  • 9月23日上午到24日上午,南海北部将出现8到13米的狂浪到狂涛区,台湾海峡南部、巴士海峡将出现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区,近海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橙色;

  • 广东近岸海域将出现4到7米的巨浪到狂浪,该近岸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红色;福建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2.5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该近岸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黄色;福 建北部、浙江南部、海南东部近岸海域将出现2到3.4米的中浪到大浪,该近岸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蓝色。

9月23日上午到24日上午,南海北部将出现8到13米的狂浪到狂涛区,台湾海峡南部、巴士海峡将出现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区,近海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橙色;

广东近岸海域将出现4到7米的巨浪到狂浪,该近岸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红色;福建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2.5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该近岸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黄色;福 建北部、浙江南部、海南东部近岸海域将出现2到3.4米的中浪到大浪,该近岸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蓝色。

深圳14时起将分批“五停”

865个应急避难场所做好准备

据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根据气象、水文、海洋部门预测,超强台风“桦加沙”将于23日夜间到24日非常靠近深圳市,预计9月23日夜间起对深圳市造成严重风雨浪潮洪影响。为做好超强台风防御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深圳市于2025年9月23日18时起在全市启动防台风和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9月23日下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其中14时起停工、停业、停市,20时起停运,22日晚已开始停课。除抢险人员和民生保障人员外,其他人员请勿随意外出。 进一步做好全市865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开放准备,同时,强化值班值守和抢险救援力量,深圳全市1.5万余名责任人均在岗在位,确保平稳有序应对即将到来的台风。

海南省提升台风预警至三级

海南省气象局2025年9月23日9时00分提升台风四级预警为台风三级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气象部门最新消息,提前做好琼州海峡通航安排,在南海北部、中部作业的海上平台和船只继续做好避风准备,加强回港渔船管理和海南岛北部港口加固。

根据《海南省防汛防风防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会商研判,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决定于2025年9月23日9时30分将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防汛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海口市启动停课、停航、停园、停工、停业措施。

来源:广州日报、央视网、央视新闻、潮新闻、界面新闻

编辑:王伟

版权归所有请及时联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swlnl.cn/2571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